(資料圖片)
“王奶奶,我們今天來看看您和王麗,最近身體怎么樣啊?”九月初的一天,團結新村街道天水南路社區轄區的工行家屬院里,轄區智力一級低保戶王麗和她80多歲的老母親又迎來了幾位“親戚”。
這幾位“親戚”,是市級幫扶干部和社區的工作人員,長期以來無微不至地幫扶和關懷王麗一家。王麗已年過六旬,看到這些親切的面孔,總是天真地喊道“哥哥、姐姐。”
居住在天水南路社區的王麗已經60多歲,是一名智力殘疾的低保戶。長期以來她和80多歲的母親相依為命。這兩年,母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這個閨女王麗,隨著身體每況愈下,她心中也是無時無刻充滿著擔憂。在兩年前的一天,老母親發現王麗在家里常常跌跌撞撞,拿取東西時似乎也看不清。但是由于她智力殘疾,說不清自己的情況,這讓老母親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便撥通了社區的電話進行求助。
求助發出沒多久,社區的“微微志愿服務隊”就上門了,她們提議帶著王麗去醫院看看,但是“求醫”之路遠比想象中艱辛,由于王麗的智力問題,不肯配合,于是去看眼睛的過程就被拉長了。一次次上門的耐心哄勸、帶著棒棒糖引導著王麗,大家就像照顧一個“小妹妹”一樣,把耐心與愛心都放在了王麗身上,經過連續幾次的努力,才帶著王麗到醫院確定了病情——雙眼白內障。病情確定了,就要做手術,但是讓王麗配合又是非常難的事情,大家像哄著小孩子一般,注入了所有的耐心,才把王麗帶到了醫院,并由社區幫忙聯系到的陪護人員輪流全程陪護。
轄區內的康復醫院了解到王麗一家的特殊情況后,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優先診療并減免各項檢查費用,最終成功為王麗做了復明手術。出院的那天,社區“微微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用輪椅推著王麗走在回家的路上,王麗一直東張西望,當看到馬路上的車她會激動地對社區的志愿者說:“姐姐,滴滴。”當看到馬路上的狗時她又興奮地對著社區的工作人員喊道“姐姐、汪汪”……眼前的這一幕,讓社區的工作人員幾度落淚,雖然他們的年紀比王麗要小得多,但是習慣了信任他們、依靠他們的王麗卻總是喊著他們哥哥、姐姐。
王麗的眼睛恢復了,社區對她們一家的幫扶卻沒有停步,同時,隨著“結對幫扶·愛心甘肅”行動的啟動,轄區的市級駐守干部也加入到了幫扶王麗一家的隊伍當中,而且隨著漸漸熟絡起來,王麗也認識了這幾位新的“哥哥、姐姐”。前段時間,“哥哥、姐姐”們了解到王麗因身體原因行走不便且母親年事已高,自費為王麗一家購買了移動式坐便器,讓王麗和母親的生活更便利,同時在常態化的走訪中,大家也隨時關注著王麗一家的情況,并及時根據需要開展幫扶。
據悉,自“結對幫扶·愛心甘肅”行動開展以來,團結新村街道積極開展結對關愛幫扶各項工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組織幫扶干部等與特殊困難群眾“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今年上半年,團結新村街道幫扶困難人員共48人,其中特困9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人、重度殘疾人37人,均已結對幫扶。其中街道幫扶干部直接幫扶22人,城關區其他幫扶干部幫扶26人。
責任編輯:王旭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