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醫 醫養相濟作為大_今日看點

2023-07-05 08:52:50

蘭州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敬勝偉為患者號脈

和盛堂制藥品質控制員正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含量

和盛堂制藥外包裝人員正在進行外包裝工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中藥材晾曬場地,年過七旬的大媽給甘草扎結。

盧奶奶今年81歲,是位被哮喘折磨了幾十年的老病號,一年少不得要住院四五次。2019年夏季入伏,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老人家來到蘭州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開始接受“冬病夏治”,針灸加服用中藥,感覺效果不錯。

治未病,是近年來廣為推崇的中醫理念。盧奶奶患有沉疴舊疾,她遵照治未病原理中的“既病防變”原則,進行中醫藥防治,讓疾病少復發甚至不再復發,與已經患上的疾病“和平相處”,收益很大。

近年來,蘭州市通過健全體系、完善機制、提升能力、強化保障,形成了政府領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動全市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穩步、健康、向好發展,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強化品牌效應 充分發揮特色優勢

蘭州注重特色中醫學科培養,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在市中醫醫院建立全市首個國醫大師中醫傳承基地和院士專家工作站。為了充分發揮中醫藥預防保健特色優勢,構建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網絡,在市中醫醫院設立治未病中心,各縣區中醫醫院均設置規范的“治未病”科室。2022年,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和0至36個月兒童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占比分別達到68.7%和78.9%。

“中醫提出圍繞‘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與西醫提倡的慢病管理相結合,效果非常好。”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敬勝偉解釋說,治未病思維就是不要“見病治病”,要抓病機,所謂握機在先。

記者在治未病中心見到了一位患者,他由家人陪伴來院看病。他告訴記者,幾年前,自己在夏至前后便會大汗淋漓,一覺醒來,床單、枕頭全部濕透,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年。“當時敬主任只給我開了幾味發汗的中藥,我就痊愈了。沒想到幾塊錢的藥就治好了我的病。”

多年來,蘭州市強化品牌效應,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持續加大中醫藥重點專科建設力度,建成省級中醫藥重點專科6個、市級中醫藥重點專科18個、市級中醫藥特色專科3個,建有國家中醫藥重點專科建設單位1個、省級3個、市級8個。

掌舵蘭州市中醫醫院伊始,院長陸潤蘭就為醫院專科建設“把脈號診”,指明了發展定位和發展路徑。他表示,一直以來,醫院堅持大專科小綜合、差異性發展道路,整合資源,著力推進特色專科與重點學科建設,普通學科全面發展,重點學科重點發展,特色專科特色發展,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優,人優我精”。

2018年,市中醫醫院成立的治未病中心,已成為區域內負有盛名的“拳頭”科室。2019年,醫院牽手開封市中醫院開展技術協作,在省內率先傳承共享純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其獨特的療法、控糖的療效,極大提升了患者就醫滿意度。2020年,在市衛生健康委系統首個院士工作站和國醫大師中醫傳承基地的基礎上,醫院新建成的全國首家石學敏針灸醫院,以針為媒,“針推藥”并用,形成學科新格局,品牌效應明顯,大量病人慕名而來,社會影響力日益增大。

緊盯整體布局 鞏固夯實服務體系

一直以來,蘭州市緊盯整體布局,鞏固夯實服務體系,全面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中醫藥服務體系。

2018年,為更好地向人民群眾提供便捷全面的醫療服務,百姓翹首期盼的蘭州市中醫醫院新院建設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由市政府投資13.81億元、劃撥86畝土地異地重建,計劃今年投入使用。新建成的市中醫醫院位于安寧區福源新城(保利領秀山),投入使用后,將成為全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中醫特色現代化綜合性醫院。

近年來,我市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4000多萬元,自籌資金1.8億元,對5家包括西固區中醫醫院在內的縣區中醫醫院進行新建和改擴建,88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特色鮮明的中醫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科和中藥房全覆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積極推廣中醫適宜技術。

記者日前來到西固區中醫醫院,在心病科見到了因高血壓引起眩暈的孔女士,“經過一周治療,我覺得好多了,之前走路像踩棉花的感覺已經消失。”孔女士血壓控制得比較理想,不日即可出院。

心病科主任趙志賢告訴記者:“臨床上,眩暈是僅次于疼痛的第二大癥狀。眩暈病是我們科的優勢病種,中醫治療眩暈主要配合針灸,效果很好。對此,我們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還上報了西固區區級科研項目,專門研制出一副中藥湯劑治療眩暈。”

說起縣區級中醫醫院的作用,院長蘇廣興表示,縣區級中醫醫院對持續有效開展中醫基層指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醫院在全區中醫藥的領軍作用,持續開展基層中醫藥建設培訓與指導、國家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管理培訓與指導、中醫藥適宜培訓工作,全面提升全區基層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

在城關區,廣武后街社區衛生服務站在片區內有口皆碑,正得益于其長期以來開展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經過多年沉淀和發展,站內康復理療科秉承專科診治,特色療法原則,開展多種中醫特色治療,在“防、治、康”全過程為患者保駕護航,真正踐行著“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理念。

站長秦啟霞告訴記者:“我們聘請多名優秀基層名中醫藥專家每周巡回坐診,辨證施治,為患者提供中醫藥調理服務。在中藥制劑上,不僅有常規中藥飲片劑型,提供代煎藥服務,還有中藥免煎顆粒劑型,配套引用國內先進中藥免煎顆粒調配設備,極大方便了患者。”

立足區位優勢 發展壯大中藥產業

眾所周知,甘肅省是中醫藥大省,作為省會城市,蘭州在中藥材種植領域,初步形成了北山道地中藥材產業帶、南部二陰區中藥材產業帶、永登冷涼區中藥材產業帶和秦王川特色中藥材產業帶四大種植產業帶。截至2022年底,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7.78萬畝。在中藥生產加工領域,初步形成了蘭州新區醫藥產業精深加工園和高新區醫藥產業創新研發孵化園兩大產業集聚區,擁有佛慈、隴神戎發、和盛堂等規模以上企業10戶,202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2.78億元,同比增長19.19%。

目前,我市已累計創建500畝以上規模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25個,其中千畝以上8個,打造中藥材規范化綠色生產示范村16個,累計創建標準化種植基地11.44萬畝,培育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7家、累計培育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98個。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榆中縣北山的貢井鎮,此時正值草木繁盛的夏季,梯田里滿眼翠綠,有農婦正在地里除草,維護中藥材生長。

榆中宏鑫藥材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由種植幾百畝中藥材起家,種植品種以甘草為主,涉及黃芩、黃芪等中藥材,是集種植、收購、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合作社。

合作社理事長魏常明引領記者來到距離合作社十幾公里的一片梯田,這里有十幾位農婦正在除草。他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種植中藥材總面積達3萬畝,建成千畝連片種植基地10個。帶動北山地區中藥材種植達10萬畝,示范輻射范圍遍及榆中北山貢井、中連川、上花岔、哈峴等4個鄉鎮10個村。

由于所產中藥材具有環保無污染、有效成分含量高特性,符合道地藥材和綠色中藥材標準,宏鑫合作社吸引諸多企業前來投資合作,中藥材產品暢銷江蘇、河北、廣東、青海、香港和臺灣等地區,年銷售量達3000噸、年經營收入1800萬元。

我市大力培育重點企業優化工藝、提升質量,為大品種大品牌培育工作穩步推進和促進中醫藥產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效動力。目前,全市共有12戶企業26個產品進入隴藥大品種大品牌培育目錄,占全省50%,擁有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中成藥大品種2個,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中成藥特色品種14個。

蘭州和盛堂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扎根蘭州新區,是一家集隴藥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民營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現有膠囊劑、滴丸劑等7個劑型37個產品。重點推出“5+3”戰略產品,包括福康片、當歸腹痛寧滴丸在內的5個獨家品種,潔白膠囊等3個兩家產品。主導產品福康片是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唯一一個可以戒斷毒品的國家保密配方中藥,在4到6天內快速高效脫毒,消除戒斷癥狀,解除毒癮。

■記者手記

中醫藥是塊寶 傳承經典要用好

在采訪中記者欣喜地發現,隨著人們對中醫藥的認識和接受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中醫藥作為自己疾病的治療方式。毋庸置疑,中醫藥在現代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記者認為,不僅僅是中醫人,全體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積極推廣和發揚中醫藥文化,使其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楊繼若現任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針灸科主任、主任醫師,他也是甘肅省名中醫、首屆金城名中醫。他認為,目前中醫學發展面臨的問題是中醫人對經典的解讀不夠深入、透徹,挖掘得不夠精準。臨床上往往要面對很多比較棘手的問題,如果真正把中醫學的經典思想吃透,技術運用靈活,往往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一個小小的中醫技術就可以解決一個很復雜、很嚴重的癥狀,特別是一些功能性癥狀。

中醫學擅長的是治未病。楊繼若說,治未病要求中醫會認能識,在“未病”狀態下,要有敏銳的意識,睿智的眼光,認識到身體即將發生的問題,繼而及時把它解決在這個功能失常狀態下。

這恰恰又回到了從事中醫工作的人要將中醫學對生命的解讀拿準、吃透的要求上。正所謂,中醫藥是塊寶,就看你能不能潛心傳承,把經典用好。

標簽:

關閉
最新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