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祁凱
(資料圖片)
“商品出廠時需要質監員檢查確認質量是否達標,你可知市容環境也有‘質監’。我們就是干這個工作的!”說這話的是祁凱,他是蘭州市城關區環衛工作中心質量監督所副所長,從城關區首次成立環衛質量監督所開始,祁凱從一線質監員干起,直到現在成為副所長。
城市環境衛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和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直觀體現。環衛質監部門是環衛系統為了全面提高清掃保潔質量,專門成立的監察部門。“說實話,這個活兒不好干!”祁凱說,他的工作幾乎沒有休假一說,基本上天天在路上,越是逢年過節,越是老百姓放假休息的時候,他們越要全員在崗。
街道公廁大商圈 仔細檢查全覆蓋
1月25日上午,祁凱匆匆趕到位于南關十字的第一管理站。“節假日,西關、南關商圈人流量大,環衛質量監督工作絕不能有疏漏和滯后。”祁凱說。而此時第一管理站站長任開宇也在忙碌著。“加大巡查力度,多巡幾遍!”任開宇一邊看著一線質監員通過手機傳回的各路段環境衛生狀況,一邊叮囑道。
“任站長,西關和南關商圈,以及年貨節步行街那邊……”一進門,祁凱直奔主題,話還沒說完,任開宇立馬回復:“都安排好了,已經加大了巡查力度。”語畢,祁凱一行三人向著張掖路步行街走去。
徒步巡查是環衛質監員的主要工作。1名一線質監員1天要巡查近18萬平方米的范圍。在張掖路步行街巡查中,發現有果皮箱垃圾外溢,周圍全是瓜子皮。任開宇便立刻安排負責的質監員聯絡保潔員清掃。在張掖路步行街東口的公廁前,祁凱前后繞了一圈仔細檢查周邊衛生。
而此時,任開宇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腳步加快,面色略顯焦急。“咋了?”祁凱急忙問。“一個污水井冒了,在大眾巷口。”任開宇說著,幾人快速奔赴現場。每到冬日,環衛人最怕污水井外溢,低溫天氣下污水很快會結冰。當大家趕到時,污水已經流到了機動車道上。一輛私家車因外翻的井蓋被困,在大家的指揮下,車主才將車倒了出去。
現場拍照后,祁凱立刻聯系了環衛執法中隊:“這應該是旁邊的酒店排污導致的,我們聯系執法中隊到酒店、餐館核實,得找到責任人來清掏。同時還要組織保潔員清冰,避免行人滑倒。”
前線后方相配合 環衛案件不漏報
巡查結束后,祁凱回到質量監督所。在大廳內,兩名工作人員一邊操作電腦,一邊不時抬頭盯著前方的大屏幕,上面在實時更新重點路段情況。
“我們10分鐘內就會完成轉辦,20分鐘人員就會到場處理。”祁凱看著大屏幕說,通過視頻“e”網探頭,可以精、準、快地了解路面動態,發現問題,并在20分鐘內反饋處理。質量監督所對各類案件規定了立案與處置標準,疑難問題一般幾個工作日解決,針對簡單的問題,最快要求20分鐘內解決。
“我們有100多名質監員,負責城關轄區762.41萬平方米范圍的巡查,其中天橋地道63個、公廁260余個、垃圾轉運站9個、垃圾收集點164個……”祁凱說,質量監督所以網格化為基礎,采取全天候無縫隙監督模式,對環衛作業管理主體、責任主體、配合主體及所有作業人員,按照“巡查發現—取證上報—協調處置—績效考核”4步法工作流程進行網格化監管,通過縱橫融合,全員聯動,形成質量監督“一盤棋”新格局。僅2022年,就拍攝案件近20萬件,考核案件近16萬件。
在祁凱看來,他們的工作就是當一面鏡子,照出問題所在。而質監員需要熟悉各場隊的工作內容和要求,才能在巡查監督時發現問題。無論是雙休日還是節假日,垃圾不會“放假”,公廁也不會“打烊”,為了市民出行在外更舒心、更方便,質監員會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責任編輯:王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