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25年的探索之路

2023-05-02 20:07:21

從幾百平方米零星的實驗室到7000多平方米面向全校開放的平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儀器設備臺套數偏少、品質不高到人均臺套數充足且儀器質量在同類高校中處于先進水平;

從承擔6個學院1600人的化學實驗教學任務到承擔14個學院6000人的化學實驗教學任務;

……

這是蘭州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25年的成長歷程。從破除萬難初步成立,到如今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教學中心人員在變動、機器在更迭,唯一不變的是愛崗、敬業、節儉的團隊精神。

實驗講解。

“團結實干是我們的傳承”

1998年,蘭州大學化學系作了一個重要決定——將實驗課程、實驗設備及實驗技術人員進行重新整合,成立蘭州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承擔起全校化學實驗課程任務。

在此之前,這些都歸各專業教研室負責。資源集中,就意味著要打破大家多年來形成的工作模式和慣性。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心現任主任沈永雯說,在學校和化學系的支持下,中心想方設法破解難題、建章立制、架構體系,并提出了“淡化專業、強化基礎、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教學改革方針和“體系重組、增新減舊、融會貫通、綜合提高、資源共享”的實驗教學改革方案。

學生正在做實驗。

方向有了,中心的發展也慢慢步入軌道。中心在原有基礎上提出了打造“基礎訓練—科研訓練—就業實踐”三層次實踐教學平臺的構想,構建了教學科研協同、校企聯合培養的教學新模式,建設了蘭州大學化學創新實驗教學中心、蘭州大學化學化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并于2012年、2013年先后獲批為“十二五”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稱號。

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有效地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辦學效益。沈永雯說,“在25年里,中心人員在新老交替,但在確保高質量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同時,持續推進實驗教學的改革創新一直是他們奮斗的目標。”

“改革創新是我們的精神”

近年來,隨著化學學科的發展及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的提出,中心緊跟學科發展前沿,以綠色化學為導向,立足科研優勢,加強科教融合,在教學中強化學科前沿知識,強調科研成果進實驗,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并結合實際開展了線下為主、線上輔助的實驗教學。

在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邀請賽上獲獎。

同時,以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中心構建了“基礎技能訓練—科研創新訓練—就業創業訓練”三層次的實踐教學平臺,形成了科研促進教學、校企協同育人的有效機制,以一流創新實踐教學平臺支撐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實現了高水平師資、優質平臺和前沿科研課題向本科人才培養匯聚。

“預備實驗一直是中心的優良傳統,我們會通過開展預備實驗、集體討論后統一教學標準和要求,再進行課程設計研討,確保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在沈永雯看來,中心正是通過集體備課、教指委規劃、青年教師培訓等措施,建立健全了有效的實驗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保障了高質量實驗教學任務的完成。

有了高質量實驗教學的有力支撐,學校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也顯現出了優異成果。近六年來,學生共獲省部級以上獎勵90項,其中在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創新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中獲特等獎3項,西北賽區一等獎4項;在近六屆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邀請賽中,獲一、 二、三等獎各5項,特別獎3項……“學生扎實的實驗功底和創新精神,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好評,也成為重點科研單位爭相爭取的研究生優質生源。”沈永雯說。

“勇于擔當是我們的使命”

作為國家級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除了日常的實驗教學任務外,發揮示范輻射作用,通過有趣有益的化學科普培養青年學生科學精神也是中心的職責所在。

科普進校園。

沈永雯還記得走進平涼市峽門鄉小學和天水中灘鎮中心小學的兩次科普活動。“我們給孩子們準備了大象牙膏、神奇的紫甘藍、牛奶彩虹等多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求知欲很強,每一個人都成功地完成了實驗。”也是這一次的活動,讓沈永雯對如何更好完成科普這項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相比城市的孩子,鄉鎮的孩子較少擁有這種受到科普教育的機會,尤其我們地處西部,更要結合地方需求,做有特色的科普。”

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中心面向中小學生進行化學科普,形成了“探索化學之旅”和“科普進校園”兩個系列活動,先后開展科普活動17次,受益學生達3000余人。此外,中心承辦了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邀請賽、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創新設計大賽西北賽區競賽、甘肅省首屆、第六屆大學生化學競賽,以及多次舉辦“西部高等學校化學實驗教學骨干教師培訓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聯席會化學化工組會議”等培訓和會議,為企業及地方高校培訓人員千余人次。

“我們通過有趣有益的化學科普,目的不僅在于教授科學知識,更在于在中小學校傳播愛國報國、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種下科學的星星火種。”沈永雯說。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萍

責任編輯:黃璐

標簽:

關閉
最新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