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創業板基金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

2020-09-02 16:45:42

繼科創板之后,創業板也實施了注冊制試點改革。8月24日,首批18只注冊制發行的創業板新股掛牌上市,受到投資者熱捧。

對于科創板與創業板的差異與關系,中國證監會有過明確表態,即創業板與科創板都承擔著資本市場服務創新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兩個板塊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科創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根據深交所制定的《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堅守創業板定位,結合以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為主的板塊特征,設置行業負面清單,原則上不支持房地產等傳統行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為更好支持、引導、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明確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行業負面清單中傳統企業,仍可在創業板上市。

有市場人士稱,科創板與創業板錯位發展,前者突出“硬科技”,而后者側重“創業創新”,兩者都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日前指出,創業板更多在于培育和推動成長型中小企業成長,是支持國家自主創新核心戰略的重要平臺,是培育自主創業型中小企業的搖籃。

首批上市的18只注冊制發行的創業板新股,涉及專用設備制造、醫藥制造、文化藝術、汽車制造、生態保護等行業。這18家創業板公司均采用了“最近兩年凈利潤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的上市標準,具有良好的成長性。過去三年,18家公司累計營收和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31.8%和42.6%。其中,捷強裝備、鋒尚文化、藍盾光電及和南大環境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速超過70%。18家新上市的創業板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中位數為29.65%,高出科創板公司中位數1.3倍,高出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位數2.9倍,高出A股全部上市公司中位數3倍。

對比可發現,科創板公司的科創屬性突出。高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與持續的研發投入相關,科創板企業比創業板企業更注重研發。有市場統計顯示,首批上市的18家注冊制發行的創業板公司,2019年累計研發支出9.57億元,占全部營收的4.95%,研發投入力度與科創板上市公司和創業板存量上市公司相比存有差距,后者分別為10.51%、5.25%。從科創板公司2019年年報來看,微芯生物、賽諾醫療研發投入占比接近50%;中微公司等11家公司研發投入占比超過20%。虹軟科技等5家公司連續三年研發投入占比超過30%;金山辦公等22家公司連續兩年超過15%。

高研發投入帶來更多科技創新成果。2019年,科創板公司合計新增專利25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100余項。平均每家公司累計擁有發明專利75項、軟件著作權62項,13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另外,科創板與創業板雖都提升了包容性,但現階段還有差別。科創板允許未盈利的企業發行上市,而創業板在改革初期上市的企業均為盈利企業。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滬硅產業、埃夫特、百奧泰、君實生物、康希諾、寒武紀、澤璟制藥等未盈利的公司上市。其中,不乏市場關注的科創明星。例如,寒武紀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處理器芯片,康希諾是創新型疫苗企業。

注冊制改革的實施,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實現質的飛躍。注冊制下,將有更多優質資產加速登陸創業板與科創板,一是國內隱藏的獨角獸公司實現上市,二是海外科技龍頭中概股加速回歸。例如,支付寶的母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在港交所與上交所科創板同時上市。市場人士估算,如果市場條件允許,螞蟻集團IPO規模或為300億美元,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IPO。另外,吉利汽車最新宣布已完成上市輔導,將向“科創板整車第一股”發起沖擊。

科創板與創業板錯位發展、良性競爭,帶動A股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提高。A股公司的科技含金量、投資價值等逐漸發生積極變化,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大幅提升,也會讓更多投資者分享到高科技與新經濟發展的成果。

標簽: 改革后創業板基金

關閉
最新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