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在網站公布了《關于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嚴禁征收“過頭稅費”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要求各級稅務機關,不得組織對某一行業開展多年期、撒網式的風險推送和自查補繳稅費。這相當于叫停了此前個別地方稅務部門向網店推送“風險自查提示”,要求企業自查3年以來存在的稅務漏報問題并補繳稅款的行為。
消息一出,網友熱議一片。有網友贊成,認為“過頭稅費”只能竭澤而漁,只有放水養魚,才能讓電商做大做強。有網友反對,認為電商就該依法繳稅,否則對實體店不公平。事實上,叫停電商補稅,并不是“減負”那么簡單。
該不該給電商“減負”?當然要減。當前急需促進消費提升市場士氣,平衡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的節奏。由于疫情嚴峻期間,不喜歡線上購物的人也養成了線上購物的習慣,雖然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但疫情反復的概率還存在,人們對電商的依懶性還在增長。如果讓電商補稅,必然折損電商的元氣,最后受害的還是消費者。而根據13部門發布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電商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同樣需要給電商“減負”來助推。
另外,電商的“欠稅”原因復雜,一方面,刷單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場競爭不規范的無奈之舉,不能完全怪到電商頭上。另一方面,電商不開發票的問題,其實在實體店同樣存在。這需要綜合治理。
至于這對實體店不公平,也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簡單。一方面,近年來中央的地方政府不斷推出扶助實體店的措施。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對實體零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跨界融合、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及效率作出部署。其中就包括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營造線上線下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2019年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從順應消費變革和消費升級的趨勢、引導電商培育新消費、拓寬生態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到調整電商零售,重磅推出了20條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
從中可以看到,國家正在通過組合拳解決電商遇到的天花板問題和實體零售遇到的地陷問題,最后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業態。現在很多大的實體店都有電商部,即使個人經營的小實體店,個人也同時做著電商,同時,一些電商也開起了線下體驗店。所以說,叫停電商補稅,并非對實體店不公平。
進一步說,稅務總局叫停電商補稅,并不是說電商就可以任性刷單,就可以偷稅漏稅,這都會通過各方共享共管共建,進行綜合治理,比如,多份法院判決支持電商平臺打假等,促進平臺自治,優化電商生態。
既要因事因時施策,又要把握整體大局,保證商業消費的發展不偏離我國的經濟規劃軌道,這需要大智慧,所以不能片面理解稅務總局叫停電商補稅。
標簽: 叫停電商補稅